全国首台移动式脑卒中筛查车亮相威海市立医院
——全力打通脑卒中防治的“最后一公里”
25日上午,由威海市立医院与威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脑卒中筛查车完成装配、正式亮相。这是全国范围内的第一台移动式脑卒中筛查车。
据了解,这台脑卒中筛查车具备了问诊、B超、心电图、生化检验、远程医疗等脑卒中筛查的全部功能,未来将被威海市立医院用作进社区、下乡镇、入偏远山区进行脑卒中筛查的“得力助手”,全力护航百姓健康。
设施先进、人性化的“移动科室”
25日上午,在威海市立医院,全国人大常委、科教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工程院院士王陇德与威海市立医院副院长李振光为全国首台脑卒中筛查车样车进行了剪彩揭牌。
这辆车,带有双排驾驶室的越野汽车底盘作为装载平台,越野性能强,为下乡及进入偏远山区提供了可能。车辆后部方舱参考现有医疗车的成熟结构,两侧厢体可扩展,扩展后整车全长9.94米,高3.8米,宽3.67米,总面积约25平方米,十分宽敞。后部方舱分为6大功能区,等待区、问诊区、B超区、心电区、生化区和远程医疗区。在配备了如B超机、心电机、快速生化仪等全套专业医疗器械之后,可迅速开展脑卒中筛查与防控工作。
“在这台车上,可为大家进行空腹血糖、血脂四项、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同型半胱氨酸检查等脑卒中筛查项目,发现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从而做到对脑卒中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不断提高大家的健康水平。”威海市立医院神经内三科(脑卒中单元)副主任鞠晓华介绍,除了日常筛查,这台车还可实现筛查工作的数据化和智能化,通过卒中防治云平台系统,可实现与医院信息系统和国家脑防委中国卒中数据中心的无缝对接,支持筛查工作的高效运行。
除医疗设备外,方舱内还配备了饮水机、小冰箱、空调、沙发、窗帘等设施,打造出了一个温馨整洁而又设施齐全的移动科室。
威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洪林表示,今年年初开始,响应国家“精准医疗”和“医联体”政策,威海市立医院与威海广泰集团强强联合,历时半年多,共同研发打造了这台移动式脑卒中筛查车。“该款车型结构紧凑,定位精准,功能齐全,满足国家脑卒中工程筛查需要的同时,还可将筛查工作日常化,扩大受益人群,方便百姓和医务人员的同时,为医院创造较好的医疗服务收益,为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贡献一份力量。”于洪林介绍。
打通脑卒中防治的“最后一公里”
为什么要花费如此大的精力打造这样一台筛查车呢?鞠晓华给出了解释。
众所众知,我国是脑卒中(俗称“中风”)的高发地区,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死因,其发病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该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经济负担重的特点,若不加防治,将来脑卒中发病率可能会发生“井喷”。
防治脑卒中,定期接受脑卒中筛查无疑是最为有效的手段。作为我市唯一一所“国家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威海市立医院从2012年开始,便投入数百万资金购置了便携式脑卒中筛查设备,还组建了多科室的专家团队,在我市多个村镇、社区开展免费筛查防控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威海地区7万余例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工作的初筛,复查高危、TIA、卒中人群4000余例,并全部完成网络上报5万余例。其中,仅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张村医院4442人和鲸园社区1714人的全人群随访,完成数据录入5896人。
然而,威海市立医院在实际开展筛查工作时发现,城区群众的脑卒中防治意识已逐渐增强,偏远乡镇、山区等“最后一公里”才是脑卒中发生的重灾区,尽管多方努力,这些地方如今仍然是筛查工作最薄弱之处。
“近几年,我们医务人员下乡进行脑卒中筛查,多多少少会受到外界条件的制约。大多数村镇无法提供做心电图、B超所需的床位,只能在桌子上凑合,生化检查所需的卫生条件更是无法达到。还有的村居因为地理环境因素,坡大路不平,大巴车根本进不去,医务人员只能背着设备进入,费时费力。”鞠晓华介绍,一次偶然的机会,与威海广泰集团提起了这些问题,双方当即决定整合资源,联手打造一辆既能解决以上问题而又操作方便的筛查车。
一车在手让筛查无忧
这台脑卒中筛查车越野性能好,能轻松通过崎岖路面和山区,厢体空间大、可拓展,而且,车上配备了全套的先进检查设备和人性化服务设施,医务人员只需坐车抵达现场,便能轻松实现筛查。
“有了这辆车,我们的筛查工作将会开展得更加顺利,让更多人享受到先进医疗福利的同时,彻底打通脑卒中防治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建立并完善规范的脑卒中筛查和干预体系,为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而努力。”鞠晓华表示。
王陇德院士对脑卒中筛查车也给出了相当高的评价,他认为,这个项目的研发是非常必要且具有开创性的,能够直接改善大多数偏远乡镇、村居等基层医疗的短板,这也是更好地落实国家脑卒中防治工程的卒中筛查工作,践行“关口前移,重心下沉”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关链接:哪些人需要做脑卒中高危筛查?
“脑卒中”俗称中风,随着发病率的不断增高,大家对这一名字已不再陌生。而且,这个以往五十岁以后才担心罹患的疾病,如今在我们周围,四十多岁发病的人已不少见,三十多岁发病的也时有耳闻。脑卒中日渐年轻化,其罪魁祸首就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值得大家警惕。如何尽早抓住脑卒中这个潜伏在身边的凶手?高危人群一定要及时做筛查。
据威海市立医院神经内三科(脑卒中单元)副主任鞠晓华介绍,以前脑卒中危险因素有8个,在这8个危险因素中你只要具备1个,就应该做筛查:血压达到或超过140/90毫米汞柱;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体育锻炼很少;明显超重和脑卒中家族史。
而如今,脑卒中危险因素更细化为“4+12”共16个危险因素。新细化的4项主要危险因素和12项一般危险因素中,你如果有两项主要危险因素符合,或1项主要危险和两项以上一般危险因素符合,或者以前有过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都应该进行脑卒中筛查。4项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年龄超过50岁。12项一般危险因素:房颤、心脏病;呼吸睡眠暂停;脑卒中家族史;吸烟;大量饮酒;缺乏运动;膳食中油脂过多;肥胖;男性;牙龈经常出血、牙松动、脱落;缺血性眼病和突发性耳聋。
脑卒中筛查的规范流程是什么?
筛查的正确步骤应是,医生通过问诊,为患者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如有必要再做血常规、血生化十项、同型半胱氨酸、凝血四项、血沉、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脑血管超声波、心电图等检查。查完后如有需要,再做脑血管CT、核磁共振、脑血管造影等。
综合两方面的筛查,确诊为脑卒中高危人群且危险系数较高的病人,要接受药物干预和生活指导,危险系数较低的病人可以只进行饮食、运动方面的调整。确诊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病人要定期去复查,普通病人3个月一次,接受药物干预的病人则每半个月或1个月一次,医生将根据药物的副作用调整用药。
(王静 戚珊珊)
- 威海市立医院订阅号
- 威海市立医院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