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技术迈入新台阶 --1例血小板极度低下患者PICC导管的成功建立
来源:威海市立医院 发布时间: 2019年04月10日 15:52:21

众所周知,PICC导管是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治疗的主要输液通路,而出血是该类患者的主要症状,血小板低于20×10*9/L的患者极易发生自发性出血,这给PICC导管的置入带来了困难。近日,威海市立医院血液科就遇到了1例血小板极度低下(2×10*9/L)的淋巴瘤患者,通过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和谨慎的处理,最终顺利地进行了PICC导管的建立,使患者的治疗能顺利地进行,保证了输液治疗的安全,同时赢得了患者及家属对医院专科护理技术的信任和肯定。

患者,闫某,男,49岁,诊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伴噬血综合征,双肺炎症,心包积液合并肠梗阻,曾就诊于济南某医院,为求进一步治疗慕名来我科。患者病情危急,必须行R-CHOP方案化疗,但外周血管条件差,输液困难,且血小板仅为2×10*9/L,外院曾以血小板低下置管风险太大为由拒绝PICC导管置入。现患者病情日趋加重,基于迫切治疗的需要,必须立即行化疗来缓解症状,控制病情。

既往因置管风险高、技术要求严格,血液科未曾给血小板数值低于10×10*9/L以下的患者置过PICC导管,但这次迫于治疗需要,家属考虑利弊,强烈要求行PICC置管,考虑到患者病情危急,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建立PICC导管,则患者的治疗将会拖后,病情就不能有效控制。基于实际情况,护士长立即与科室王晓磊、吴长影2名静疗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就该患者置管风险、置管流程、意外应对等问题逐一进行商讨,同时咨询相关专家,最终确定了该患者的置管方案。置管由科室具有多年置管经验的静疗护士吴长影来操作,置管前给予输注血小板,输注完毕立即进行置管,以降低大出血发生几率;操作中,动作轻柔,尽量减小破皮创面,同时局部加压包扎以减少操作中出血,最终成功地给该患者建立了PICC导管,未发生大出血情况。

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低的发生率较高且持续时间很长,PICC置管后一些并发症,特别是出血,不得不使患者及操作者存在顾虑,若因出现并发症而致患者错过最佳置管时间,也会影响患者最终治疗效果。对于血小板低于10×10*9/L患者,国内PICC置管成功案例也是少见的,本案例的成功置入告诉我们做好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相应措施,可以大大降低血小板过低患者置管的出血风险,提高置管成功率。针对该类案例,可采取以下措施提高置管成功率,置管前可给予输注血小板或血浆,凝血功能较差者可输注冷沉淀补充纤维蛋白原;操作中动作轻柔,减小破皮创面,同时可按压血管上方或局部加压包扎以减少穿刺中出血机率;置管后可用藻酸盐敷料覆盖局部,以促进凝血。

本次案例的成功实施,不仅为医院在日后为血小板极度低下患者成功置入PICC导管积累了经验,也标志着威海市立医院血液科PICC专科护理技术迈上了新台阶。


Copyright © 1904-2019

本网站版权为威海市立医院所有,威海市立医院拥有所有解释权。

鲁ICP备11034955号-1

鲁公网安备37100202000182号

  • 支付宝二维码
  • 威海市立医院订阅号
  • 威海市立医院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