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技术丨左心耳封堵术您了解吗?
来源:威海市立医院 发布时间:
2020年02月29日 10:57:30
房颤的完整名称叫做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几乎见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在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作为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5%至1.5%,也就是每100个人中可能就有一个房颤患者。
房颤的常见症状包括心悸(感到心跳加快,伴有乏力或感劳累)、眩晕(头晕眼花甚至昏倒)、胸部不适(心前区疼痛、压迫感或者不舒服)以及气短(在轻度体力活动或者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等,但也有些病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房颤看起来是发生在心脏的一种心脏病,但很多人不知道,房颤最大的危害却是脑卒中。据统计,非瓣膜病性房颤病人脑卒中发生率是正常人的5.6倍,瓣膜病房颤脑卒中发生率是正常人的17.6倍,而且房颤引起的脑卒中后果往往更为严重。威海市立医院心脏电生理介入病区于胜波博士介绍,因为房颤时心房丧失正常的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导致脑栓塞(脑卒中)、肢体动脉栓塞(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严重情况。于胜波博士说,对于心房颤动患者,现在临床上面临的选择往往是抗凝还是左心耳封堵术。无论是传统抗凝药或者新型抗凝药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房颤患者需要长期口服抗凝药物,并且要经常进行血凝化验来调整药物用量,需要患者有着很高的依从性,也就是患者要非常自律,与医生保持长期的良好合作。而抗凝药的使用很不方便,以常用的抗凝药华法林为例,服用华法林需要长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一种监测华法林用量及疗效的首选方法),有时候饮食改变一些,对药物剂量的影响也很大。这些都限制了华法林的使用。有流行病调查数据表明,中国房颤患者华法林的使用率不到20%,INR达标的更少。长期随访发现,不管任何年龄段,只要达到5年,停药率非常高,大约60%的患者不能继续坚持服用华法林。同时,有大约21%~28%的患者会因为消化道出血等药物不良反应会停药。抗凝药使用不到位,必然会导致血栓发生风险的迅速增加。而左心耳是房颤患者产生血栓的重要“策源地”。左心耳是从左心房伸出的耳状小囊,属于左心房的一部分。左心耳独特的解剖结构,造成这个位置特别容易造成血流淤滞,再加上房颤患者往往还有心腔内径增大和左心耳心内膜纤维化等因素,更增多了血栓形成的诱因。据统计,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左房血栓90%以上存在于左心耳。左心耳中血栓的形成,则会使脑卒中发生率增加3倍。即使有些患者通过治疗解除了房颤,但由于左心耳收缩功能不良,仍有可能再形成血栓。因此,于胜波博士介绍,“左心耳封堵术是目前全球预防房颤病人卒中的治疗新趋势,它能有效减少病人的病死率、致残率,同时减少出血的发生。”左心耳封堵简单来说就是将房颤患者血栓来源的左心耳给封堵上,这样即使不服用抗凝药物,血栓也会堵在左心耳内不会掉出。这种全新手术通过微创,闭合了房颤病人血栓发生的根源,由此可降低房颤病人中风的风险。于胜波博士介绍,目前,左心耳手术是个十分快捷的微创手术,仅仅通过股静脉穿刺就可以完成。做了左心耳封堵,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就不是问题了,对于医生来说也不用担心患者因为抗凝治疗带来的出血风险。特别对那些房颤血栓风险高,而又有出血风险的患者,以前可能没有特别好的处理方案,有了左心耳封堵术之后,对于这类患者也有了不错的治疗方案。作为在全国较早独立开展左心耳封堵术的医院,威海市立医院成立了全省首个心脏电生理介入病区,在心脏电生理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等技术上已经成熟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