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的处理器过热出现故障,常常只要关机休息,重启后就能解决。那么人的心脏如果出现严重问题,有机会“重启”吗?
近日,丁女士(化姓)因突发胸痛来到威海市立医院,经检查诊断为暴发性心肌炎。这是心肌炎中最危急的类型,罕见,但死亡率极高(达80%)!患者常出现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可导致阿斯综合征发作,如不及时救治,随时有猝死的风险。
丁女士起初只是恶心呕吐,伴胸闷憋气,但病情发展凶猛,仅几小时就出现了休克症状,心功能急速衰竭,射血分数仅18%(正常50%~70%),生命危在旦夕。这时心内科正在全力实施抢救,重症医学科(ICU)也在积极准备严阵以待。而当丁女士转入ICU时,一台重启生命的“秘密武器”展现在她的面前——体外膜肺氧合(ECMO)。
抢救生命,刻不容缓
ECMO,简单讲就是“人工心脏”和“人工肺”的结合。它能将血液经管路引到体外,通过膜肺氧合后,再泵回体内参与全身循环灌注,以支持和替代心脏功能,使其休养生息,为成功救治赢取时机。这一台仅电脑大小的设备主机,却被全世界医学专家奉为“救命神器”,在救治如暴发性心肌炎、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危重疾病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ECMO的使用需要多学科团队整体水平的协调和共同提高,因此能否使用ECMO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代表着一家医院,甚至一个地区的危重患者救治水平。
此时,患者休克状态继续加重,只得插入气管插管通过呼吸机辅助呼吸,大量泵入去甲肾上腺素等升压药物仍难以稳定患者的心率和血压,ICU的ECMO小组火速完成设备预冲也加入现场抢救,血管外科置入动静脉导管,超声科引导管路尖端走向并动态监测心功能变化。一时间大家通力协作,多点开花。
随着暗红色的血液顺利引出,经过膜肺氧合变得鲜红后又送回体内,患者血压迅速回升,心率恢复窦性。上机成功!
上山不易,下山更难
上机成功对于ECMO来讲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其后的历程可谓是危机重重、步步惊心。通过治疗患者心肺功能开始逐步恢复,可医生却丝毫没有因此放松下来。
因为在ECMO支持过程中,除应对暴发性心肌炎病情恶化的风险外,医护人员还必须时刻警惕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威胁。比如,维持体外循环需持续应用大量肝素抗凝,防止治疗因血液体外凝集而被迫中止,但其可能带来颅内出血或栓塞的风险;再比如,维持患者呼吸应用的气管插管及各监测导管,在病危免疫力低下时有引发潜在感染的可能,若造成全身血行性感染同样危急生命。除此之外,还有流速调控、管路维护、脏器支持、抢救应急等等一系列繁琐复杂的管理工作。
这需要整个团队在ECMO应用中多年积淀才能妥当处理、应对自如,稍有不慎都会使所有努力功亏一篑。
四年砺剑,厚积薄发
威海市立医院ICU作为威海市临床重点专科,以及威海市唯一的省级心血管重点专科成员科室,在滕海风主任和郐华护士长的带领下,自2018年就率先开展了我市首例ECMO治疗,为成为患者更加坚强的生命保障,科室不仅持续加强相关培训及演练,还不断输送骨干成员赴国内外开展ECMO技术成熟的大型医院进修学习,持续提升业务水平。
不仅如此,科室还充分发挥三甲综合医院的多学科综合实力优势,启用多学科诊疗(MDT),麻醉科、检验科动态监测ACT、APTT等关键指标,调整抗凝状态;血管外科每日观察术区血管及管路情况,保障肢体血运;介入科、心内科等共同优化诊疗方案……全院各专业专家资源得到有效调度,在患者床旁一刻不停地运转起来。
实干担当,再创奇迹
整个上机过程ECMO团队成员几乎一直守在科室,参与协作的兄弟科室也是7×24小时待命,有的人清晨就先赶来观察患者,确保安全后才回到岗位继续工作;有的人忙完一天的工作,虽然很累但仍守在患者身边监测病情进展,有时一守就是一整夜。
面对复杂的人体,面对复杂的设备,细节决定成败。上机期间,ICU以问题为导向,从如何做好患者心肺功能管理,如何快速维护离心泵等设施,如何应对停电停氧等突发情况,如何保障外出诊疗安全转运等关键环节入手,强化练兵,积累经验。
经过6天夜以继日的坚守与努力,患者心功能显著改善,射血分数提升至51%,终于成功度过危险期,顺利撤机!
当丁女士醒来时告诉我们,她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一直在寻找回家的路,是守护家人的信念和ICU过硬的技术支撑着她,现在梦醒了,身体恢复了,她也感觉到家了。在ICU ECMO小组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护下,丁女士在家人的陪伴下转回心内科继续治疗。
重症医学科 李延平
- 威海市立医院订阅号
- 威海市立医院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