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56岁的龚军(化名)复诊时只带了一部手机:取号、预约检查、缴费……点点手指,都在“云端”完成。
作为一名尿毒症患者,“跑医院”成为龚军生活的一部分。漫长的就医过程中,他经历了一场医疗信息化的巨变。
2019年,威海市立医院上线了全市首个互联网医院,自此之后,便按照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等标准,持续推进智慧医院建设,不断丰富智慧医院应用场景,将数字技术应用到门诊、住院、后勤等各个环节,为患者提供更为便捷的医疗服务。
1 “百宝袋”下岗,一部手机完成全流程就医
8年前,龚军不幸患上尿毒症,此后便成了医院的“常客”。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以前每去一趟医院,不仅要在挂号处、诊间等窗口来回跑,还要带上厚厚一本“百宝袋”,里面装着他的医保卡、病历本、化验单、检查报告……
来回跑、反复排,既是患者的如鲠在喉的堵点、痛点,也是医院持续用力解决的重点、难点,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主动向患者就医的堵点、难点、痛点开刀,通过数字化手段赋能,秉承“让数据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腿”的理念,在医疗服务流程再造、细节打磨和效率提升上下功夫。
经过4年的打磨、升级,被患者亲切称为“指尖上的医院”的智慧医院建设趋于完善,如今在市立医院,预约平台打通了临港院区、和平路院区、田村院区等各院区之间的医疗资源,将11个大类检查、2800余项检查项目集中于一个统一的数据平台,对医院管理而言,有效破除了原来多系统多平台共存的信息“壁垒”,医疗质量安全和管理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对患者而言,更直观的感受就是更便捷,患者和亲属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像看电影选座一样自主选择门诊就诊和检查时间,从根本上解决预约诊疗线上线下衔接的“最后一公里”。
龚军是首批尝到改革“甜头”的患者。“现在我习惯在手机上预约挂号,按照预约的时间准时达到即可,这样节省了不少时间。”
更大的变革,还在继续。
前不久,市立医院临港院区的住院患者姜女士欣喜地发现,就连办理入出院手续,都可以在手机上完成了。
“这种模式的最大优势就是将‘预住院’与‘掌上办理’相结合,节约患者就医的经济和时间成本。”市立医院医疗保险科科长王新红介绍,传统模式下办理出入院一般都需要医生开单,家属到住院处办住院手续、交押金、办出院结算等,一次住院至少要来回跑两三次;手术患者以前需要先办理住院在进行相关术前检查,等待检查结果出来后才能手术。如今,依托“一站式”住院服务中心,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全流程就医,有效为患者缩短了住院时间。同时,为了保障不习惯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和异地住院患者等特殊需求,医院不仅保留了人工办理窗口,还在病区设置了自助机和床旁办理服务。
不仅聚焦诊前服务,诊后服务也是重点。
药物种类多,用法、用量和使用时间记不准?市立医院微信公众号推出了“扫码指导用药”服务功能,就诊者只要扫描缴费小票上的二维码,就可接收到本次开具药品的名称、用法、用量和服用时间,并可详细阅读药物的说明书。
为让患者在就诊前更准确的判断预约方向,医院还在官方网站设置健康知识库,在临港院区启用室内手机导航服务,在微信服务号上推出智能问诊、智能导诊、用药助手等自助查询功能。4年来,一系列就医场景的变化,让就诊流程更加便捷,全周期全过程医疗服务更加精致,患者看病就医体验不断改善。
2 从开处方到取药,最快只要1分钟
李大姨是一名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开药、检查。最近,她发现每次就诊后取药,都会觉得速度特别快,从诊室出来到药房,无论走多快,药都已经备好。
如今在市立医院,从医生开完处方到病人可以取药,最快只需要1分钟。
如何做到的?
“就诊者交费后,医生开出的处方会自动流转到药房,带有就诊者信息的条形码打印扫描后,就可以实现摆药机自动发药。”医院药剂科工作人员王冰介绍,以前,药房收到医生的处方后,需要人工分拣、配取药物,如今医院引进片剂单剂量自动分包系统、盒装药品自动发药系统、注射剂自动发药系统等一系列智能化系统,这一切都靠智能扫码、智能分发。
成人用药、儿童用药、针剂、片剂、汤剂……医院药品管理,有多琐碎?在市立医院有这样一串数字:2019年以来,医院门诊西药房处方量已达到70余万张,为群众提供各类药品1100余种;中药房处方量近5万张、34万余副,为群众提供各类中药600余种。
在医院药库、药房,温湿度监控仪24小时工作,通过信息系统标识、精细化管理等工具,对需特殊储存药物进行监控,每月记录建档,确保每一种、每一剂药品时时刻刻都能符合质量管理要求。自动发药系统的运行,不仅提高了发药效率,更是通过系统内置的审核机制有效确保药品品规、用法用量等的自动核验,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信息化理念,贯穿于市立医院各处。
采血、运输、签收……在临港院区各诊区抽血点,通常情况下每满16个血样试管后,就可通过气动站点传送到检验科,速度以秒计算。全过程不再需要医护人员“人工”运输、分拣,就连检验报告也实现了“云端”可查,实现标本在检验前后流转全程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极大提升了实验室质量管控水平和工作效率。
“与传统的实验室相比,我们的智慧实验室不仅在标本输送上效率大大提升,还可以对所有的检验标本进行全流程精准管理,从而确保所有的标本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出具最准确的报告。”市立医院检验科主任辛晓文介绍,检验科有单独的各类检验流水线并不稀奇,但是在建设之初能以先进的理念通过优化布局流程,应用先进的智慧化集成技术,赋予流水线更高效能的,目前在国内并不多见。
3 远程视频看病审片,名医隔空会诊8000余例
前两天,汪疃镇居民张先生经历了一件“稀罕”事:家门口检查,市立医院出检验报告,乡镇医院的标准收费。
这背后,是威海市立医院临港院区智慧实验室建设的“硬支撑”。今年5月7日,市立医院临港院区正式启用,同步规划建设的全省首家智慧型综合实验室也投入使用。
全省首家,自然有“两把刷子”。在这里,临检、细胞分子和微生物等全部囊括,可以覆盖门诊、病房、急诊及体液检验的全部所需。辛晓文介绍,从基层采集上来的标本会被送到样本接收室,进入全自动分拣机。打通了以往需要人工将标本放入流水线和和前处理系统中的关键节点,极大提升了大样本量时的检测效率。
智慧之下,方便基层百姓看病就诊还有更多“打开方式”。
近日,一名年近八十的瘫痪卧床老年男性患者发生造口粪水性皮炎,疼痛难忍。由于患者年纪较大行动不便,家属便预约了居家护理的服务,下单后约到的是市立医院胃肠外科护士长丛培霞。
一键下单,护士请进家。换药、冲管、更换造口袋,丛培霞给予患者专业的处理后,耐心详细地向患者家属讲解了注意事项。患者家属连声感谢:“这下真是方便了,手机上点点,市立医院的护士专家就来了。”
在市立医院,护士需要经过资质审核后方可参加居家护理,“互联网+护理服务”将院内专业护理延伸到了院外,给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定制化护理。
“有些人术后康复行动不便,有些人就医困难,需要在家接受护理,‘互联网+护理服务’完美解决了这类人群的痛点。”市立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医院共提供包括胃管、尿管护理、伤口造口护理、新生儿护理等27项护理项目。
惊喜远远不止这些。
“请深吸一口气并屏住呼吸......”在临港区草庙子镇卫生院里,市民丁女士正在做着胸部CT项目,检查影像结果出现在电脑上,而在另一端市立医院临港院区影像诊断中心的阅片室里,医生实时接收到丁女士的检查影像并出具诊断书。“在家门口做检查不仅不用跑远路排队,还能得到三甲医院专家的读片、诊断,既方便又安心。”丁女士赞叹道。
信息互联,积极探索远程医疗新模式。近年来,临港区的乡镇卫生院加入了市立医院影像诊断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心电中心、检验中心、互联网医院等,市立医院临港院区专家可通过视频等方式对基层医疗机构患者的各项检验、影像结果进行分析。截至目前,共完成远程会诊8000余例,其中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病理会诊3000例、远程影像会诊1100余例、远程心电会诊500余例。对基层培训550余次,视频会议200余次,辖区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三甲综合医院专家资源。
- 威海市立医院订阅号
- 威海市立医院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