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团队
颅内出血一波三折 神外专家妙手回春
来源:威海市立医院 发布时间: 2023年12月27日 16:23:02

提到肿瘤总会让人不寒而栗,那么您知道吗,还有一种被称为“体内不定时炸弹”的“肿瘤”,它虽然危害极大,却并非真正的肿瘤,这就是颅内动脉瘤。

据有关文献报道,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已经达到2%-7%,年破裂率为0.7%-1%左右。需要注意的是10%-15%的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患者来不及去医院就可能发生猝死。

2023年11月,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神经外二科收治一位高龄动脉瘤患者,病情十分特殊。

患者许xx,女,82岁, “因突发头痛,右眼睑下垂2天“来到神经外科入院治疗,入院CT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完善DSA检查后诊断为“右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

神经外二科主任王亮介绍,颅内动脉瘤是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颅内动脉瘤并不是肿瘤,它是一种脑血管疾病,因形态像气球,似“瘤”而得名。简单来说,就是血管壁上出现了气球状的隆起,可以想象为一根用久了的水管上,鼓了一个包,一旦水管内的压力过高,水管就会破裂,因此动脉瘤破裂会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此类疾病死亡率极高。

疑难病例1.jpg

王亮介绍,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一般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类。非手术治疗主要目的是防止出血或再出血,包括绝对卧床休息,镇痛,镇静,抗癫痫,导泻,使患者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使用止血药物,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防止脑血管痉挛等处理。手术治疗一种是开放性手术治疗,主要是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目的是阻断动脉瘤的血液供应,避免发生出血。另外一种是血管内介入治疗,主要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疑难病例2.png

综合考虑患者年龄、病情等各种因素,王亮带领团队准备为患者开展血管内介入治疗,消除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风险。在介入治疗中,经桡动脉途径和经股动脉途径是两种常用的入径选择。但经造影评估后发现,患者胸腹主血管异常迂曲且合并主动脉弓Ⅲ型,经股动脉穿刺建立手术通道十分困难。并且患者右侧锁骨下动脉闭塞,经桡动脉入路也无法完成。

王亮团队经过讨论,与患者家属沟通说明情况,建议可以采取行颈总动脉穿刺入路的手术方式。

疑难病例3.png

王亮介绍,颈动脉穿刺技术是一种非常规操作技术,特别适用于经股动脉入路失败及血管条件极度扭曲的患者。与股动脉穿刺相比,经颈动脉穿刺可以减少导引导管到达目标动脉的距离,便于手术操作,但颈动脉穿刺入路在国内较少见,颈动脉穿刺也有一定风险,对术者技术要求很高,穿刺过程中容易出现颈动脉夹层、局部神经损伤、局部出血或者血肿等。

沟通后,患者家属综合考虑还是要求尝试经股入路,但尝试近三个小时长鞘仍不能通过主动脉弓,遂和家属沟通病情后终止手术。术后和家属沟通仍有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导致患者病情加重风险,同时建议行颈动脉入路完成手术。但患者家属考虑风险等各种因素,选择继续保守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

疑难病例4.jpg

可出院后仅仅5天,患者就出现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头痛加重,再次入神经外二科治疗,经王亮主任的再次充分沟通和解释,说明了手术的可行性及团队在保障安全所做的努力后,最终获得家属信任,家属愿意尝试颈总动脉穿刺入路手术方案。

11月27日,王亮主任医师带领张建富副主任医师、郑鲲鹏主治医师,在复合手术室内成功为患者穿刺颈总动脉置鞘后,在DSA机器下将中间导管到位,再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经历约2小时成功将动脉瘤栓塞。最后在显微镜下将穿刺点缝合,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出院。


疑难病例5.png

疑难病例6.png

此例手术为我院首例经颈动脉通路治疗脑动脉瘤。

王亮介绍,较开颅手术动脉瘤夹闭,本例手术有以下优势:

1.患者高龄,且心肺功能较差,行开颅手术动脉瘤夹闭,对患者心肺功能要求高,显然,患者不能达到开颅手术条件;

2.开颅手术创伤大,恢复慢;

3.开颅手术发生并发症相对较多。

针对患者病情,王亮团队在术前就充分考虑,为防止出现相关并发症,此例手术先进行颈部切开,暴露颈动脉鞘及右侧颈总、颈内动脉,再实施穿刺介入,在手术中充分缝合穿刺点,有效保障了患者的术后安全。因此较单纯经皮颈内动脉穿刺又有以下优势:

1.术后避免过长时间压迫颈内动脉引起脑梗塞风险;

2.术后避免形成皮下血肿导致压迫气道,甚至导致患者窒息可能。

患者康复出院后,家属送锦旗及感谢信对王亮主任团队表示感谢。

疑难病例7.png

疑难病例8.png

疑难病例9.png

Copyright © 1904-2019

本网站版权为威海市立医院所有,威海市立医院拥有所有解释权。

鲁ICP备11034955号-1

鲁公网安备37100202000182号

  • 支付宝二维码
  • 威海市立医院订阅号
  • 威海市立医院服务号